对于24要考研的同学来讲,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在落榜的同学中有超过70%是因为当初的院校专业定位过高,或者报考志愿不合考生实际情况而导致失败的。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选择学校和专业呢?一起来看一看~
考研择校常见误区?
1.不重视择校择专业
考研很多人跨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本科选择的专业或者院校不满意、不喜欢。
考研的信息不对称性远大于高考,因为一个省考的不一样,学校、学院、专业的自主性太大了,并且每年波动都比较大。在信息更不透明的情况下,不要很快就随便定下院校专业。一定要重视择校择专业,好好搜集信息!
2.随意设置保底院校
不少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定两个目标院校,一个冲刺院校一个保底院校,先往好的冲,如果不行再换到保底院校。有的同学把这种思路贯彻得更为彻底:设置好中差三个院校。
考研备考周期很长,到了中后期大家会经历阶段性的自我怀疑的过程,如果你给自己留了退路,你大概率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情不自禁地滑到保底院校。
并且必须告诉大家的是,考研中途换学校是一个大忌(针对专业课自命题的同学)。因为考研最后每一分都很关键,每个学校的考察重点、命题方式、参考资料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换来换去,相比较你的竞争对手而言,你备考针对性更弱,竞争对手竞争优势大一些。
3.信息搜集不到位
有的同学也会自己搜集信息,但是搜集信息不完整,这就导致最终很可能只看到表象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搜集的信息都比较片面,一定要在全面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再去做决策,否则你很有可能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
如何选择考研目标?
1.有没有“学校”情结
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
其实,考研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时间和投入的辅导费用等都算,再加上,如果对自身情况不了解,很容易就以失败告终。
2.学硕还是专硕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硬性条件约束。比如家里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家里没办法支持你两三年花几万学费再加上几万生活费供你读完研究生,那这时候你就要看你所选择的专业不同学校学费是多少,是不是在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通常来说专硕的学费会贵一些,尤其像新传、金融、应用心理、法硕等比较热门的专硕。
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1️⃣培养目标
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般均要求有为期数月的实践环节。
3️⃣学费和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
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专业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
4️⃣读博方式
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5️⃣考试内容难度
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般均要求有为期数月的实践环节。
6️⃣导师
学术型硕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导师,而专业型硕士通常还有社会导师,也就是所谓的“双导师”制。不过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中,社会导师大多流于形式,有跟没有也几乎没有区别。
7️⃣毕业难度
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的标准通常要高于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因此学硕在面临毕业时,压力会更大。
专硕通常要求实习满一定时长才允许毕业,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相比毕业论文显然是更容易搞定。
8️⃣考取难度
学术型硕士因为更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学术创新能力,因此偏向于从学业和综合表现优异的本科生当中招推免生,也就意味着保研名额占据多数,留给保研的名额比较少。
更少的名额,以及更难的考试内容,通常也就意味着考取难度更大。尤其是大多数院校公布的当年招生计划是拟定的,实际的招生计划会等到当年的推免工作结束后才能确定,这就给本来名额就少的学硕考研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9️⃣调剂机会
学术型硕士可以选择调剂学硕或者专硕,也就是说,调剂范围更广,调剂机会更多。
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往学硕调剂,也就是说调剂范围更窄,调剂机会更少。
10求职认可度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求职时基本没有区别,几乎没有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时只招收学术型硕士而不招专业型硕士。
在用人单位看来,不管是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只要是全日制硕士,都没有什么差别。认可度差很多的是非全日制硕士。
除了经济承受能力这一硬性约束,其它因素通常都算不上是硬性约束,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以更容易考上为指导原则。如果以更容易考上为指导原则,那么大多数人可能最终都会选择专硕(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
3.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通常来说,全日制可以申请奖学金,学费也相对较低。
非全日制一般是在职考生选择比较多,不享受国家奖学金等补助,学费也较高。
总体上,非全相对来说,竞争压力小些。虽然现在非全认可度没有全日制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非全也会日趋完善,热门院校非全的难度肯定会上升。
如果想考取一个学校的研究生,可以认真考虑一下非全研究生。
4.到底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能找到是的,但是如果找不到兴趣所在,对于任何专业好像并不是很排斥,也好像,没有那么喜欢的话,就要分析自己优势和性格特点了,尽量扬长避短。
5.要不要跨考
是否跨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就打算往复合型方向发展,比如本科学计算机,研究生学金融,这样在特定领域竞争力会更强;另外一种是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跨考注意事项
(一)跨的学科专业性是不是很强比如要跨考建筑学,建筑学专业对于考生的美术基础要求很高,因此,跨专业考研难度很大。
(二)对本科所学专业是否有限制比如考临床医学,要求本科是相近专业,有的学校部分专业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专业目录里对报考考生的本科专业做了限制,大家一定要多加留意。
(三)是否强调实践能力比如跨考计算机,虽然初试过了但是复试有的学校要求上机。
(四)加试少数院校专业虽然允许跨考但是针对跨考生要求参加加试。
90%以上的专业都是可以跨考的。
只要没有限制跨考就都是可以跨考的,包括学硕和专硕。但是跨考难度有高低之分。
总体来说,文科跨理科会更难,理科跨文科相对容易,文科跨理科的话数学就是一座大山,很多文科同学大学几乎没学数学。
不过也不是的,只是说难度较大,依然有不少的同学数学零基础考数学考得不错,只是说大家需要早做准备,恶补数学。
如何选择院校专业?
一般考研院校的选择分为本校和外校。本校的话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能够拿到的手资料比较充分,复试时会占很大优势。如果要往外考的话,就需要评估一下了。
1.结合院校实力
院校分类:
# 类:学校
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世界的清华和北大,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都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
# 第二类,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第三类,“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去掉上面所提到的学校)。
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
# 其一: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
# 其二: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2.专业排名
有些大学虽然不是985,但专业却很厉害,比如,北语的汉硕,虽然学校不是985 211之类,但是专业性很强。再比如上海财经大学,虽然不是985,综合排名也不高,但金融等专业的就业基本上可以和复旦相比,很多所谓的大学。
3.专业实际水平该怎么判断
导师的水平
可登陆各学院网站了解各专业的导师情况,也可通过查询拟报考专业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来判断该校导师的学术水平。
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是获选国家重点学科的必备条件之一。
学科水平的信息
热门院校并非所有学科的科研水平都是的,其他院校的一些学科实力也不容忽视的。
4.复试分数线
首先声明,复试线不等于国家线。考研复试分数线是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分数要求,达到复试线才能参加复试。
中国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分为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和34所自主划定分数线高校划定的分数线。
自主划线院校执行自主划线的学校有34所,基本上就是所有的985院校。具体是: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
所以,确定目标专业后,还要了解各招生院校该专业近几年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合理评估竞争程度,增加成功几率。
5.报录比
某个专业报了多少人,录取了多少人,真实的录取分数是多少,这应该都属于学校的官方数据,很难找到。信息不对称某种程度上制造了不公平。
重要提示
,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公布报录比!!!实际上只有少部分院校有公布报录比。如果学校不公布具体报了多少人,那实际上外界基本是不知道报录比的,包括考上的学长学姐,他们只知道录了多少人,不知道报考了多少人。所以,不要再四处去问报录比了,步先去相应院校研究生招生网查询,如果没有可以通过下面介绍的其它途径了解报考难度。
第二,报录比只能大概参考一下,比如同一学校前两年报录比比较低,今年报录比特别高,说明这个学校、专业越来越火了。其次,报录比只有在同一水平的院校专业上去参考才有意义,比如北京大学心理学和西南大学心理学,假设西南大学心理学报录比更高,说明北京大学心理学考上更容易吗?当然不是!因为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水平与西南大学的同学水平基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竞争不同,水平不同,这样比报录比没有意义。
第三,报录比上下浮动很厉害,去年5:1,今年10:1,明年可能是5:1,也有可能是20:1。尤其是招生人数比较少的专业,比如一共只招5个人,那报录比浮动会更大。
6.慎重选择“卷王”专业
· 新传 近几年的大热专业,无论哪个学校都卷上天!今年400+没学上,别问,问就是考新传的
· 教育学众所周知,教育学的国家线已经连续五年都在增,无人能挡
· 金融学 历年分数线居高不下的热门专业,民间称为“金砖”。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特别是985,211,400分已经不能保证自己被录取。
· 会计专硕 会计专硕(MPAcc)是多年来考研久经不衰的热门专业,跨考人数非常多,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读会计专硕。目前,联考考试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
如何选择地区?
1.就业为导向
大家是否知道有种东西叫就业报告,不过就业报告就跟报录比一样,是否公布取决于院校。就业报告上会列明毕业学生的去向,从中你能够看出大家就业情况怎么样。
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原则。别看地域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当你真正求职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考的学校知名度不是很高,那么,出了这个省份找工作的话,就相对来说,比较波折了。当然,如果是学校,那另当别论。
2.区域分数线
每类地区考研国家线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一区的考研分数线高于二区。
A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
B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按照一般情况来讲,B区的院校往往是一部分同学们在调剂时的后路,但近年来考研越来越激烈,B区调剂也十分艰难。
如何了解更多信息?
如果大家想了解考上后课程设置、奖学金、校区等更多情况,就多上目标学院的官方网站,里面会有诸如培养方案、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导师信息等。大家在考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事没事逛三个网站: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考研的权威通告以及一些必须的流程比如报名、调剂都需要通告中国研究生招生网。
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面的大多数信息因此都是与招生息息相关的,你想知道的信息首先应该先去里面找一圈,把自己要考的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摸熟,关注里面的信息。
目标院校的官网能够了解到更多专业相关信息,同时里面的一些活动通知、介绍也会帮助到你。
好的择校就是成功上岸的一半,选择大于努力!